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是什么

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属于骨髓中未完全成熟的粒细胞前体细胞。

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是什么

1、中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是粒细胞发育的中间阶段,细胞核呈肾形或半圆形,染色质开始聚集,胞质内出现特异性颗粒。正常情况下,中幼粒细胞仅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出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等病理状态。骨髓穿刺检查可观察到中幼粒细胞比例异常增高,常伴随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改变。

2、晚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是接近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核呈马蹄形,染色质更致密,胞质颗粒增多。健康人群外周血中偶见晚幼粒细胞,若持续增多可能与严重细菌感染、创伤应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临床需结合白细胞总数、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进行阶梯式诊断,必要时进行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

3、发育过程

粒细胞从造血干细胞经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阶段发育为中幼粒细胞,进而分化为晚幼粒细胞,最终成熟为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约需5-7天完成。病理情况下可出现成熟阻滞,导致中幼或晚幼粒细胞在骨髓或外周血异常堆积。

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是什么

4、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发现中幼粒细胞提示左移现象,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晚幼粒细胞增多可见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象中两者比例异常需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疾病。自动化血常规检测可能通过未成熟粒细胞参数提示此类细胞存在,但需人工镜检确认。

5、检测方法

瑞氏-吉姆萨染色血涂片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需观察细胞核形态、染色质特点及颗粒性质。流式细胞术可检测CD16、CD11b等分化抗原辅助判断。骨髓活检能评估整体粒系增生情况,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是什么

发现血常规报告提示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时,建议及时至血液科就诊。日常需避免接触苯等骨髓抑制物,保持均衡饮食确保造血原料摄入,感染期间遵医嘱完成血象动态监测。粒细胞异常者应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脾脏破裂风险,疫苗接种前需咨询专科医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