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肝增强CT
肝增强CT通常在怀疑肝脏占位性病变、评估肿瘤性质或监测肝硬化并发症时建议进行。主要有肝脏肿瘤筛查、血管异常诊断、外伤后评估、术后复查、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五种情况。
1、肝脏肿瘤筛查
当超声发现肝脏低回声结节或甲胎蛋白升高时,需通过肝增强CT明确病变性质。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转移瘤多表现为环形强化。该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数量及与血管的关系,为后续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常用对比剂包括碘海醇注射液、碘帕醇注射液等含碘造影剂,检查前需确认肾功能正常。
2、血管异常诊断
门静脉高压患者出现呕血或脾功能亢进时,需评估门静脉系统血栓、海绵样变或肝动脉-门静脉瘘。增强CT可三维重建血管形态,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布加综合征患者可见肝静脉显影中断,肝窦阻塞综合征则表现为延迟期斑片状强化。检查时需监测对比剂过敏反应。
3、外伤后评估
腹部撞击伤后出现右上腹剧痛伴休克时,需排除肝脏破裂。增强CT能区分单纯性血肿与活动性出血,后者表现为对比剂外渗。肝包膜下血肿呈新月形低密度影,肝实质撕裂可见线状缺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优先选择床旁超声。
4、术后复查
肝癌切除或肝移植术后需定期复查增强CT。术后1个月基线检查可发现残存病灶,3-6个月随访能早期发现复发灶。肝移植患者需观察肝动脉血栓形成及胆管吻合口狭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肝门区无强化或延迟期胆管扩张。检查前应移除金属缝合钉等伪影源。
5、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
持续转氨酶升高伴黄疸时,增强CT可鉴别胆管癌与硬化性胆管炎。前者表现为延迟期强化肿块伴上游胆管扩张,后者可见节段性胆管狭窄串珠样改变。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能定量评估铜沉积导致的肝密度增高。检查后建议大量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
进行肝增强CT前需空腹4小时以上,糖尿病患者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妊娠期妇女除非危及生命否则应避免检查。完成检查后观察30分钟以防迟发过敏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水化治疗。日常应避免酗酒等伤肝行为,定期体检监测肝脏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