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需要验血吗 做肠镜具体步骤详述
做肠镜通常需要验血,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及排除传染病风险。肠镜检查步骤主要包括肠道准备、麻醉评估、内镜插入、病灶观察及组织取样等环节。
1.验血必要性
肠镜前验血主要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及传染病指标。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感染迹象,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调整检查方案,乙肝等传染病阳性患者需特殊器械处理。部分医院可能要求增加肝功能、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2.肠道准备
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前1天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合格标准为排便呈无色清水样,残留粪渣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率。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用量以防低血糖。
3.麻醉评估
无痛肠镜需麻醉师评估心肺功能,测量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静脉注射丙泊酚等短效麻醉剂后,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全程无痛感。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可能需改用普通肠镜。
4.内镜操作
医生经肛门插入电子肠镜,注气扩张肠腔后循序渐进观察。全程约20-30分钟,发现息肉可直接用高频电刀切除,可疑病灶需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肠管迂曲者可能需改变体位辅助进镜。
5.术后观察
检查后需留观1-2小时确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麻醉清醒前禁止驾车或签署文件,活检患者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腹胀者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应进食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定期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0岁开始检查。检查前需如实告知医生用药史及过敏史,佩戴活动义齿者需提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