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肌缺血剖腹产的危害有哪些
孕妇心肌缺血剖腹产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及母婴并发症,主要危害包括术中循环衰竭、术后心力衰竭、胎儿窘迫、早产风险升高、伤口愈合延迟等。心肌缺血孕妇的剖腹产需由多学科团队评估,权衡手术必要性。
1、术中循环衰竭
心肌缺血孕妇在剖腹产麻醉过程中易发生血压骤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硬膜外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会加重心脏负荷,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备好血管活性药物。
2、术后心力衰竭
剖腹产术后体液重新分布可能引发急性左心衰,心肌缺血孕妇心脏代偿能力差,输液量控制不当会导致肺水肿。产后72小时仍是高危期,需限制钠盐摄入并动态监测NT-proBNP水平。
3、胎儿窘迫
母体低血压或缺氧会直接导致胎盘灌注不足,胎儿可能出现持续性胎心减速或晚期减速。术中需维持母体血氧饱和度大于95%,提前准备新生儿复苏团队。
4、早产风险升高
严重心肌缺血常需提前终止妊娠,未足月剖宫产可能引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孕34周前分娩建议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同时评估宫颈条件决定分娩时机。
5、伤口愈合延迟
心肌缺血导致的组织低灌注状态会影响剖腹产切口愈合,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感染风险更高。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必要时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
心肌缺血孕妇应孕前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孕期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剖腹产前需优化心功能状态,术中采用仰卧位左侧倾斜体位改善回心血量。术后转入心脏监护病房,逐步恢复活动量,哺乳期用药需兼顾心血管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建议产后6周进行心脏康复评估,后续妊娠需严格避孕至心功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