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G1主要感染途径是什么
诺如病毒G1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感染方式包括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直接接触感染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气溶胶吸入等。主要传播途径有食用被污染的生鲜食品、接触感染者后未彻底洗手、处理呕吐物时防护不足、密闭空间内气溶胶传播、共用被污染的餐具或生活用品。
1.食用被污染的生鲜食品
诺如病毒G1型易在贝类海产品中富集,生食牡蛎等双壳类海鲜是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食物表面存活较长时间,未彻底加热的蔬菜水果若用污染水源清洗也可能携带病毒。建议高危人群避免生食,食物需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90摄氏度并持续30秒以上。
2.接触感染者后未彻底洗手
感染者粪便中病毒载量极高,微量病毒即可致病。如厕后或更换尿布后未规范洗手,病毒可能通过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间接传播。推荐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超过20秒,重点清洁指缝和腕部,酒精类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灭活效果有限。
3.处理呕吐物时防护不足
感染者呕吐产生的气溶胶可扩散至3米范围,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达2周。清理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先用吸附材料覆盖呕吐物,再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区域,处理完毕后需彻底洗手并更换衣物。
4.密闭空间内气溶胶传播
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气溶胶传播,呕吐物干燥后病毒可随尘埃悬浮。应加强环境通风,紫外线照射对空气消毒效果不佳,可使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感染者应单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
5.共用被污染的餐具或生活用品
病毒在餐具上可存活数天,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可能导致家庭聚集性感染。建议感染者使用独立餐具,耐热物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织物类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日常注意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预防诺如病毒G1型感染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饮食方面避免生冷食物,贝类海鲜务必彻底煮熟,蔬菜水果建议去皮后食用。个人卫生要落实七步洗手法,如厕后和进食前必须洗手。集体单位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对污染环境使用有效氯浓度超过5000mg/L的消毒剂处理。易感人群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尚无特异性疫苗可供预防。出现严重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