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和鹅口疮区别
口腔扁平苔藓和鹅口疮是两种不同的口腔黏膜疾病,前者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后者由真菌感染引起。
1、病因差异
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或精神压力有关。鹅口疮则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导致,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幼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2、临床表现
口腔扁平苔藓典型表现为双侧颊黏膜白色网状条纹,伴糜烂或充血,偶有灼痛感。鹅口疮表现为乳白色伪膜样斑块,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多伴随味觉减退或进食疼痛。
3、发病部位
口腔扁平苔藓好发于颊黏膜、舌缘及牙龈,呈对称分布。鹅口疮多见于舌背、颊黏膜和上腭,婴幼儿常见于唇内侧及口角。
4、诊断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需结合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鹅口疮可通过刮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
5、治疗原则
口腔扁平苔藓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严重者需免疫调节治疗。鹅口疮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漱液,同时纠正诱发因素。
两种疾病均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癌变风险,鹅口疮患者需注意奶具消毒。出现持续不愈的黏膜病变时,应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