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内检的整个过程是什么
分娩内检是产程中评估宫颈扩张程度、胎头位置及产道情况的重要检查,整个过程包括消毒准备、医生戴无菌手套、手指进入阴道测量宫颈开口及胎头下降程度等步骤。
1、消毒准备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医护人员使用碘伏等消毒液对外阴及会阴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避免检查过程中引入病原体。消毒范围需覆盖大小阴唇、阴道口及肛周皮肤,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操作区域。
2、评估宫颈
医生戴无菌手套后,将食指和中指缓慢进入阴道,触及宫颈后评估其质地、位置及扩张程度。宫颈扩张以厘米为单位记录,从1指约1.5厘米到10指完全扩张,同时判断宫颈消退程度及是否变薄变软。
3、胎头定位
通过触诊确定胎头在骨盆内的位置,常用坐骨棘平面作为参照点,记录为-5至+5的胎头位置值。正数表示胎头已通过坐骨棘平面,负数提示胎头尚未入盆,同时评估胎头是否完成内旋转。
4、骨盆测量
检查者手指沿骨盆侧壁评估坐骨棘间径、骨盆倾斜度等骨性标志,判断产道是否通畅。对于初产妇需特别注意骶骨岬突出程度,经产妇则着重评估既往分娩造成的产道变化。
5、综合判断
结合宫颈扩张速度、胎心监护结果及产妇宫缩强度,判断产程进展是否正常。若发现宫颈水肿、胎头位置异常或产程停滞等情况,需及时调整分娩方案,必要时考虑器械助产或剖宫产。
分娩内检可能引起短暂不适感,产妇可通过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紧张情绪。检查前后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若出现检查后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自然分娩过程中通常需进行多次内检,但医护人员会尽量减少检查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检查间隔时间根据产程进展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