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周围神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疾病可能由糖尿病、感染、外伤、遗传因素或中毒等原因引起,需结合神经传导检查等明确诊断。
1、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常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刺痛、蚁走感或烧灼感。典型症状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严重者可出现感觉完全丧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夜间加重的足部刺痛,而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肢体麻木。
2、运动障碍
运动神经受累时会出现肌力下降,表现为手脚笨拙、持物不稳或足下垂。慢性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远端肌肉萎缩,如手部骨间肌萎缩形成爪形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可导致快速进展的四肢弛缓性瘫痪,需警惕呼吸肌麻痹风险。
3、自主神经紊乱
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可引起皮肤干燥无汗、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胃轻瘫导致的腹胀便秘,以及排尿功能障碍。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特征性表现为无痛性关节损伤和皮肤溃疡。
4、反射减弱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是周围神经疾病的典型体征,尤以踝反射最早消失。在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中,可能出现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假性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降低。
5、肌肉萎缩
长期神经营养障碍会导致远端肌肉萎缩,常见于腓骨肌、胫前肌和手部小肌肉。运动神经元病引起的肌萎缩多伴肌束震颤,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导致的萎缩多呈对称性。肌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糖尿病神经病变。建议进行适度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注意肢体保暖改善血液循环。日常需防范感觉减退导致的烫伤或外伤,穿宽松鞋袜预防足部溃疡。定期监测血糖和神经功能,出现新发肌无力或感觉障碍加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