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呼吸道是怎么回事
病毒感染呼吸道可能由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可通过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支持疗法、预防接种等方式干预。
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表现。临床常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可缩短病程。患者需注意隔离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鼻病毒
鼻病毒是普通感冒的主要致病原,常引起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该病毒具有多个血清型,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短暂,易反复感染。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使用伪麻黄碱减轻鼻充血,或右美沙芬镇咳。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缩短病程,但无须使用抗生素。
3、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易感染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发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临床表现为喘息、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严重时需氧疗支持。帕利珠单抗可用于高危患儿预防,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对部分病例有效。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状况,及时识别呼吸困难等危重征兆。
4、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咽结膜热、肺炎等疾病,常伴有结膜充血、咽部疱疹等特征性表现。该病毒对免疫功能正常者多呈自限性,但对移植患者可能引发重症。西多福韦可用于严重病例,更昔洛韦对部分毒株有效。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或视力改变时应及时就医。
5、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除引发普通感冒外,某些毒株可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感染后常见发热、干咳、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进展为呼吸衰竭。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病毒药可用于高危人群,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炎症反应。疫情期间应规范佩戴口罩,完成疫苗接种。
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减轻鼻部症状。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勤洗手、多通风,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相应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