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因排查。诊断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测等方法综合评估。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指标是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10⁹/L。轻度减少为50-100×10⁹/L,中度30-50×10⁹/L,重度低于30×10⁹/L。需重复检测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采血不畅导致血小板聚集。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出血表现。

3、骨髓象检查

骨髓穿刺可鉴别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减少则可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骨髓活检有助于评估造血微环境。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4、病因学检测

包括抗血小板抗体检测、病毒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筛查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约70%可检出抗GPⅡb/Ⅲa或Ⅰb/Ⅸ抗体。需排查肝炎病毒、HIV等感染因素,以及药物、辐射等外源性因素。

5、鉴别诊断

需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他疾病。假性减少可通过枸橼酸抗凝血复查确认。脾亢患者多伴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DIC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后应限制剧烈运动避免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出血倾向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妊娠期患者需加强产科和血液科联合随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