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和食道癌的区别是什么
食道炎与食道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预后。食道炎是食道黏膜的炎症反应,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食道癌则是食道黏膜的恶性病变,与长期慢性刺激、遗传等因素相关。两者在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1、病因差异
食道炎多由胃酸反流、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损伤等可逆性因素导致,例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酗酒。食道癌的主要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Barrett食道病变、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等不可逆的恶性转化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2、症状特点
食道炎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疼痛等短期症状,进食后加重,抑酸治疗可缓解。食道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骤降、呕血等,症状呈持续性加重且对药物反应差。
3、检查结果
胃镜下食道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活检显示炎症细胞浸润。食道癌胃镜下可见菜花样肿物或狭窄,活检可发现癌细胞,CT检查可能显示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灶。
4、治疗方式
食道炎通过抑酸药、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多可痊愈,少数严重病例需内镜下止血。食道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晚期以姑息治疗为主,治愈率显著低于食道炎。
5、预后转归
食道炎经规范治疗大多预后良好,极少危及生命。食道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可提高生存率,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建议出现吞咽不适症状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过烫饮食、戒烟限酒。食道炎患者应规律用药并定期复查胃镜,食道癌高危人群需加强筛查。两者均需保持饮食清淡,少食多餐,避免平卧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消瘦、黑便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