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由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典型表现包括胸痛、气短、出汗等。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及临床表现,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运重建等措施。
1、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非闭塞性血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但未完全中断。斑块侵蚀或钙化结节也可引发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这种病理过程区别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完全闭塞性红色血栓。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持续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体征。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无症状心肌梗死。
3、诊断标准
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动态改变,但无ST段持续性抬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呈进行性升高。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评估斑块性质。需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肺栓塞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危险分层
根据GRACE评分评估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死亡风险,TIMI评分预测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高危患者特征包括持续胸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心律失常。中低危患者可考虑药物保守治疗,高危患者需紧急血运重建。
5、治疗原则
立即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凝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肌耗氧,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对于高危患者应在24小时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选择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患者出院后需坚持规律服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胸痛症状立即就医。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