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需立即采取局部处理、暴露评估、药物阻断、随访检测等综合措施。主要处理步骤有冲洗消毒、风险评估、预防用药、定期检测、心理干预。
1、冲洗消毒
发生皮肤或黏膜接触艾滋病病毒污染物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黏膜暴露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用力挤压伤口。实验人员发生锐器伤时需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血液。
2、风险评估
由专业医生根据暴露源病毒载量、暴露方式、损伤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皮肤完整无破损的接触属于一级暴露,实心针头刺伤属于二级暴露,空心针头深部刺伤或黏膜大量暴露属于三级暴露。需在2小时内完成暴露源检测和暴露者基线检测。
3、预防用药
高风险暴露应在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最迟不超过72小时。推荐使用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作为基础用药,加用多替拉韦或拉替拉韦等整合酶抑制剂。用药方案需持续28天,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4、定期检测
暴露后第6周、12周、24周需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使用第四代检测试剂可提前至4周筛查。核酸检测可在暴露后2周辅助诊断。随访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及献血,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需及时复查。
5、心理干预
暴露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需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医疗机构应建立保密制度,避免歧视性对待。可通过同伴支持小组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职业暴露后应建立完整档案记录处理过程,医务人员操作高危procedures时应戴双层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医疗机构需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配备快速检测试剂和预防用药储备。暴露者随访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影响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