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慢性中耳炎可能出现耳痛、耳漏、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等症状。慢性中耳炎主要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细菌感染及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耳痛
耳痛多为钝痛或间歇性刺痛,常因炎症持续刺激鼓膜及中耳黏膜导致。部分患者可因脓液积聚引发压力性疼痛,疼痛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期疼痛可能加剧,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控制感染。
2.耳漏
耳道持续或间断流出脓性、黏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是典型表现,分泌物性状与病原体类型相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脓液呈黄绿色,厌氧菌感染可能伴有臭味。需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进水,可配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局部治疗。
3.听力下降
传导性听力障碍常见于鼓膜穿孔或听骨链破坏,感音神经性聋可能继发于内耳毒性物质渗透。早期表现为对低频声音敏感度降低,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听力检查可明确类型,鼓室成形术或人工听骨植入可改善传导性聋。
4.耳鸣
多为低频嗡嗡声或搏动性杂音,与内耳淋巴液压力变化或血管异常相关。炎症累及咽鼓管时可能引发气压失衡性耳鸣。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可辅助缓解症状,但需同步处理原发感染。
5.耳闷胀感
患者常描述耳部堵塞感或压迫感,多因中耳腔负压、积液或肉芽组织增生导致。捏鼻鼓气可能暂时缓解,但反复操作可能加重炎症。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或鼓膜置管可有效改善通气功能。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减轻咽鼓管压力。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以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颅内并发症。定期耳内镜检查和听力评估对监测病情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