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如何自我护理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处理、抬高患肢、观察体征、避免压迫等方式进行自我护理。动静脉内瘘血肿通常与穿刺不当、抗凝药物使用、血压波动、血管条件差、护理操作错误等因素有关。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如何自我护理

1、压迫止血

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按压血肿部位,力度以能止血且不阻断内瘘血流为宜。按压时间需持续10分钟以上,若血液透析后出现血肿,应延长至30分钟。避免反复松开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压迫时注意触摸内瘘震颤是否存续,若震颤消失需立即松手并就医。

2、冷敷处理

血肿形成24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促进血管收缩减少渗血,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长时间冷敷导致冻伤。冷敷期间需持续监测内瘘震颤,禁止在透析穿刺点冷敷以免影响血管通路功能。

3、抬高患肢

将出现血肿的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用枕头或吊带固定,保持肘关节伸展状态。抬高期间需活动手指促进静脉回流,但避免剧烈甩动手臂。如同时存在内瘘狭窄或血栓,该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如何自我护理

4、观察体征

每日三次检查血肿范围是否扩大、皮肤是否出现青紫或苍白。触摸内瘘震颤强度与频率,对比健侧测量臂围差异。记录患肢温度、麻木感及运动功能变化,若出现搏动性肿块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发生假性动脉瘤需紧急处理。

5、避免压迫

血肿消退前禁止在患侧测量血压、抽血或佩戴紧身衣物。睡眠时保持内瘘侧肢体自然位,避免身体重量压迫。日常活动需防止碰撞或提重物,血液透析后24小时内禁止湿敷或涂抹药膏。合并高血压者需严格控压,抗凝治疗患者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如何自我护理

动静脉内瘘血肿护理期间应保持穿刺点干燥清洁,透析后24小时再清洗局部。日常加强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但需控制水分避免容量负荷过重。规律进行握力球锻炼增强血管弹性,锻炼前后需监测内瘘杂音。建议每周测量一次内瘘血流量,若血肿持续两周未消退或伴随发热、功能障碍等症状,须立即至血管通路门诊复查超声。长期反复血肿可能造成内瘘狭窄,必要时需行球囊扩张术或外科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