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ecg正常值是多少
心电监护仪ECG的正常值通常包括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120-200毫秒、QRS波群时限小于120毫秒、QT间期校正后小于440毫秒、ST段无显著抬高或压低。这些参数反映心脏电活动的规律性和传导功能,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1、心率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静息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心率过快可能提示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率过慢需警惕窦房结功能障碍或药物影响。心电监护时会持续显示实时心率数值,异常波动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PR间期
PR间期代表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120-200毫秒。超过200毫秒可能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监测中发现PR间期延长伴心律不齐时,需警惕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风险。
3、QRS波群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正常时限小于120毫秒。增宽可能提示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肥大,形态异常需排除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中突发宽大畸形QRS波群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征兆。
4、QT间期
校正后的QT间期正常应小于440毫秒,该值会随心率变化而调整。延长可能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常见于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副作用。监护中发现QT延长需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低钾血症等可逆因素。
5、ST段
正常ST段应与基线持平,抬高超过1毫米可能提示心肌梗死,压低可能反映心肌缺血。动态监护中ST段动态变化比单次测量更有临床意义,需结合患者胸痛症状综合判断。
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应注意电极片粘贴位置准确,避免肌电干扰导致伪差。长期监护者需定期更换电极片防止皮肤过敏,观察导联线是否松动。危重患者需设置合理报警阈值,医护人员会根据基础疾病调整正常值参考范围。发现参数异常时应记录心电图并与既往对比,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和心肌酶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