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属眼科疾病。其发病率为0.6-0.7%。常见于老年人、眼外伤、高度近视等。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在老年人相对健康的眼,无其他病因发生的黄斑裂孔,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常发生于60-80岁。
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有:
黄斑裂孔病因主要包括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其发病率为0.6-0.7%。常见于老年人、眼外伤、高度近视等。
斑裂孔主要因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先天禀负不足,脾肾两虚以及肝郁火旺,痰湿化热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脾主气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不能,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肾气虚则鼓动无力。主水及藏精的功能失职导致水液或痰湿潴留。黄斑裂孔早期所表现的玻璃膜疣之病理产物多由此而生。痰湿郁久易化火灼伤血络,又因肝主藏血,肝郁血气不足,不能荣目,肝气不调郁久生热,化火伤络,此外脾虚不能统血,亦可致血不循常道而溢于络外,血瘀络外而成瘀,痰瘀互结加重病情,致黄斑裂孔中后期出现痰湿、肝郁、血瘀,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使眼底反复性出现渗出,出血以及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等病理表现,所以治疗难度很大。
黄斑裂孔症状体征:
眼底保险为黄斑有一个1/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空地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中心凹呈黄色点或有小的黄色环,约一半病例自发缓解;2期,黄斑裂孔形成,有中心凹或其周围的全层裂孔,通常<400μm,视力明显下降;3期,裂孔变大,>400μm,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在2期或3期,玻璃体皮质会形成裂孔前方的盖膜;4期,玻璃体后皮质完全脱离,伴较大的全层黄斑裂孔。双侧发生率在25%-30%。一眼已发生裂孔,另眼无玻璃体后脱离时,发病危险性较大,对2-3期、甚至4期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