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可怕之处是什么

双相障碍的可怕之处主要在于情绪极端波动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自杀风险升高及共病问题。双相障碍是一种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可能引发人际关系破裂、职业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

1、社会功能损害

躁狂期的过度消费、冲动决策与抑郁期的精力匮乏交替出现,导致患者难以维持稳定的工作或学业表现。部分患者在躁狂期出现攻击行为或判断力下降,可能引发法律纠纷。长期反复发作会逐渐削弱患者的社交能力,最终形成社会隔离。

2、高自杀风险

混合发作期(躁狂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的自杀死亡率超过普通人群20倍。抑郁相时患者可能因绝望感实施自杀,而躁狂相时冲动性自杀行为同样常见。约25%-50%患者一生中至少尝试一次自杀,需特别关注自杀意念的早期识别。

3、共病躯体疾病

长期情绪应激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增加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概率。部分患者通过酒精或药物缓解症状,进一步加重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治疗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副作用。

4、诊断治疗困难

首次发作常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平均确诊需延迟5-10年。治疗需同时控制躁狂和抑郁症状,但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转躁。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时易自行停药,导致复发率高达70%。维持期治疗需要持续数年至终生。

5、家庭负担沉重

患者情绪不稳定会给照料者带来持续心理压力,家庭冲突发生率显著增高。躁狂发作期的财产损失和治疗费用可能造成经济困境。部分患者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家庭成员需长期承担监护责任。

双相障碍患者需坚持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家属应学习疾病知识并协助监测情绪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刺激、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早期识别复发征兆如睡眠减少或情绪异常波动时,应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改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可通过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得心理支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