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有什么症状和体征

心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心搏骤停是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属于临床急危重症,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意识丧失

心搏骤停发生时,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这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功能迅速丧失。患者可能表现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或伴有短暂抽搐。此时需立即检查患者反应,确认意识状态。

2.呼吸停止

心搏骤停后,患者呼吸会很快停止或表现为濒死叹息样呼吸。这是由于心脏停止泵血,肺部无法获得足够氧气进行气体交换。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鼻无气流,是判断呼吸停止的重要依据。部分患者在心脏停跳前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喘息。

3.大动脉搏动消失

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是心搏骤停的关键体征。心脏停止有效收缩后,动脉血管内无血液流动,导致搏动无法触及。检查时应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避免用力过大压迫气道。专业人员可通过心电图确认心室颤动或无脉性电活动。

4.瞳孔散大

心搏骤停数分钟后,患者瞳孔会逐渐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缺血缺氧导致瞳孔括约肌麻痹所致。瞳孔变化是判断脑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但需注意某些药物或眼部疾病也可能影响瞳孔大小。

5.皮肤苍白或发绀

血液循环中断后,患者皮肤会迅速出现苍白、湿冷,随后因缺氧呈现发绀。发绀以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明显,提示严重低氧血症。皮肤温度下降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也是外周循环衰竭的表现。

心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现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开始心肺复苏。早期识别症状体征对抢救至关重要,任何延迟都可能影响患者预后。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避免在紧急情况下手足无措。心搏骤停抢救成功后,患者需接受全面心血管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以预防再次发生。健康人群应定期体检,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