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发烧小儿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发烧小儿可能是由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止吐止泻、退热、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病毒性胃肠炎常见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胃肠炎可能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有关。治疗以补液防止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尿量及精神状态,避免脱水加重。
2、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原因,起病急骤,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伴有发热。典型表现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重点在于预防脱水,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家长需注意便后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3、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于集体生活环境,症状包括突发呕吐、水样腹泻、低热等。该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做好患儿隔离,加强手部卫生。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或感染性休克。确诊需粪便培养,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需严格处理患儿排泄物,避免污染水源。
5、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常见于进食变质或被污染食物后,表现为集体发病、呕吐腹泻伴发热。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是常见病原体。轻症可口服补液,重症需静脉补液,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家长应暂停患儿固体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患儿出现上吐下泻伴发热时,家长应记录呕吐腹泻次数、体温变化及尿量情况。急性期可少量多次喂食口服补液盐,暂停牛奶等不易消化食物。恢复期从米汤、稀粥等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餐具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血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生冷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