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怒、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等。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
1、皮肤黏膜苍白
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最早表现为眼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苍白。随着贫血程度加重,面部、手掌等皮肤也会逐渐失去血色。这种苍白在日光下观察更为明显,且不同于正常肤色的白皙。
2、乏力易怒
患儿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稍运动即感疲倦。由于脑组织缺氧,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学龄儿童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婴幼儿则表现为哭闹增多。
3、食欲减退
缺铁会影响胃肠黏膜细胞代谢,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患儿可能出现厌食、拒食现象,尤其对肉类等富含铁的食物兴趣降低。长期食欲不振会进一步加重铁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4、异食癖
部分患儿会出现啃食墙皮、泥土、纸张等非食物物质的行为。这种现象与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属于病理性进食障碍。异食癖不仅可能造成肠道寄生虫感染,还可能引起铅中毒等并发症。
5、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缺铁会影响细胞DNA合成,导致体格发育落后。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肌肉张力低下。严重贫血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造成认知功能永久性损害。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需保证膳食中铁的充足摄入,6个月后及时添加强化铁辅食,如肝泥、肉末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铁。日常注意观察孩子面色、精神状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诊贫血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铁剂,同时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以促进铁吸收。治疗期间需每2-3个月复查血红蛋白水平,直至储存铁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