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如何饮食 认识小儿慢性腹泻的饮食宜与忌
小儿慢性腹泻期间应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饮食。适合的食物有米汤、焦米粥、蒸苹果、胡萝卜泥、低乳糖配方奶粉,需避免生冷瓜果、含乳糖牛奶、油炸食品、辛辣调料及粗纤维蔬菜。
1、米汤
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且低渗透压,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减轻肠道负担。将大米煮至软烂后滤出米汤,可加入少量盐分调节电解质平衡。适合作为腹泻初期的主要流质食物,但长期单一食用可能导致营养不足。
2、焦米粥
炒制后的大米具有吸附作用,能减少肠道内毒素刺激。将大米炒至焦黄后煮粥,淀粉糊化程度高更易吸收。可搭配少量熟胡萝卜泥增加β-胡萝卜素摄入,有助于肠黏膜修复,但需确保胡萝卜完全碾碎避免残留粗纤维。
3、蒸苹果
蒸熟的苹果含有果胶成分,能在肠道形成保护膜抑制水分流失。去皮去核后隔水蒸煮20分钟,使果肉完全软化。每日不超过半个苹果,避免果糖过量加重渗透性腹泻,糖尿病患儿需谨慎食用。
4、胡萝卜泥
胡萝卜中的木质素可吸附病原微生物,蒸煮后捣成细泥状喂食。建议与米粥混合食用,既能改善口感又可延缓胃排空时间。注意现做现吃避免久置变质,肠梗阻患儿禁用此类高膳食纤维食物。
5、低乳糖配方奶粉
针对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选择水解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冲泡时按标准浓度配制,避免过浓加重渗透负荷。需监测患儿体重变化,如出现呕吐或血便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慢性腹泻患儿饮食需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渐进原则,每2-3小时进食一次。恢复期可逐步引入瘦肉末、软面条等半流质,同时补充锌制剂促进肠上皮修复。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变化,若出现黏液血便或持续脱水应及时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护理期间做好餐具消毒,喂养前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