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眩晕常见于哪些疾病
周围性眩晕常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病因,主要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典型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可通过耳石复位手法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眩晕发作可持续数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药物。
3、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症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通常不伴有听力障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异丙嗪片、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
4、迷路炎
迷路炎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两类,多继发于中耳炎或脑膜炎。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及平衡障碍。需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片等抗感染药物,必要时需手术引流。
5、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约占该病的30%-50%,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伴眩晕、耳鸣。病因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有关。治疗需争分夺秒,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前列地尔、巴曲酶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
出现周围性眩晕症状时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减少头部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眩晕发作期间应有家属陪伴,防止跌倒受伤。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完善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检查等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平时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