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喂养方式、预防感染、观察出血情况。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时可能出现呕血或便血,需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护理人员应使用吸痰器轻柔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操作过程中避免剧烈搬动患儿,维持颈部轻度后仰体位。
2、监测生命体征
每15-30分钟记录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特别注意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早期表现。使用新生儿专用袖带测量血压,避免袖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体温监测选择腋下或肛温测量,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3、调整喂养方式
急性出血期需禁食12-24小时,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能量。出血控制后先尝试少量温开水喂养,无异常再过渡到稀释配方奶。喂养时保持半卧位姿势,奶液温度维持在38-40摄氏度,采用小勺或滴管缓慢喂食,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
4、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患儿前后用消毒液洗手。呕吐物及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衣物床单高压灭菌。脐部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两次,静脉穿刺部位每日更换敷贴。限制探视人数,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
5、观察出血情况
记录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量和次数,新鲜出血呈鲜红色,陈旧性出血为咖啡色或柏油样。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评估出血是否持续。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出现烦躁或嗜睡需立即报告医生。
护理期间需维持病房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声光刺激。每日进行皮肤护理,使用婴儿专用润肤露预防红臀。家长应学会正确喂养姿势和拍嗝手法,掌握识别异常症状的方法。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按医嘱逐步恢复常规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注意观察患儿生长发育曲线,发现体重增长缓慢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