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调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需结合光照疗法、喂养管理、皮肤观察、体温维持及定期监测等措施。该病症主要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表现为皮肤黄染,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1、光照疗法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手段,需使用专用光疗设备。护理时注意遮盖新生儿眼睛及会阴部,每2小时翻身一次确保均匀照射。光疗期间可能出现腹泻或皮疹,通常停止照射后自行缓解。持续监测胆红素水平直至降至安全范围。
2、喂养管理
增加喂养频率至每日8-12次,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母乳喂养者需评估母乳量是否充足,必要时短暂添加配方奶。喂养后保持竖抱姿势减少吐奶风险。记录每日排尿排便次数,尿量少于6次或大便颜色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
3、皮肤观察
每日在自然光下评估黄疸程度,按压额头、胸骨等部位观察皮肤回色情况。黄染范围超过躯干延伸至四肢或手心脚心,提示胆红素水平可能超过警戒值。同时检查有无瘀点、皮疹等异常皮肤表现。
4、体温维持
光疗时箱温需维持在36-37℃,每4小时测量体温避免发热或低体温。裸露皮肤面积大时需提高环境温度。使用辐射台保暖时需监测皮肤温度,防止局部过热。体温不稳定可能加重代谢紊乱。
5、定期监测
经皮胆红素测定每日至少2次,数值上升过快或超过95百分位时需抽血复查。采血后按压穿刺点3分钟以上防止出血。同时监测血红蛋白、肝功能等指标,评估有无溶血或肝损伤。出院后仍需随访至黄疸完全消退。
居家护理期间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黄疸变化,避免穿戴黄色衣物干扰判断。母乳喂养母亲可暂停进食可能引起溶血的食物如蚕豆。注意新生儿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维持适宜室温减少能量消耗,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刺激皮肤。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况,体重增长缓慢可能提示喂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