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萎缩性胃炎 4步可确诊萎缩性胃炎
确诊萎缩性胃炎通常需要结合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四个步骤完成。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的慢性炎症,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色泽、血管纹理及腺体形态变化。典型表现为黏膜苍白、血管透见、黏膜变薄或粗糙不平等特征。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记录病变范围,如胃窦部、胃体部或全胃受累,并评估炎症程度分级。
2、病理活检
胃镜下需多点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常取胃窦、胃角及胃体各2-3块组织。显微镜下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等特征性改变。病理报告会明确萎缩程度、炎症活动度及是否伴肠化生,对疾病分期有重要价值。
3、幽门螺杆菌检测
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或碳13/14呼气试验等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因,阳性结果需进行根除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能同时检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辅助鉴别。
4、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和胃泌素-17水平有助于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胃体萎缩时胃蛋白酶原Ⅰ及比值下降,胃窦萎缩时胃泌素-17升高。严重萎缩者可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和贫血相关指标异常,需同步检查血常规和叶酸代谢指标。
确诊后患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低刺激食物如小米粥、蒸鱼等,避免腌制、辛辣食品。戒烟限酒并规律进餐,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规范完成抗生素治疗。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消瘦等症状时及时复诊。日常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但须避免自行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