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毒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病终末期发展而来,主要原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等。尿毒症是肾功能严重丧失后体内代谢废物蓄积的临床综合征,需及时就医干预。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尿毒症最常见病因,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免疫异常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长期未控制可进展为肾衰竭。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同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是关键,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或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3、高血压肾损害
持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单位缺血性萎缩。患者常有夜尿增多和尿比重下降。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ACEI类如贝那普利或ARB类如缬沙坦,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4、多囊肾
遗传性多囊肾病表现为双肾多发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多在40岁后出现肾功能减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选用托伐普坦延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防囊肿破裂。
5、慢性肾盂肾炎
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常见于存在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者。需彻底治疗感染并解除梗阻因素,急性发作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慢性期可长期小剂量使用呋喃妥因预防复发。
预防尿毒症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肾功能。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已确诊慢性肾脏病患者需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动物蛋白为主,同时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机体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