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二重酸碱失衡怎么治疗
烧伤后二重酸碱失衡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纠正原发酸碱紊乱、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及脏器功能保护。该症状通常由严重烧伤后体液丢失、组织缺氧或肾功能异常等因素引发。
1、纠正原发酸碱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溶液,呼吸性碱中毒需调整机械通气参数。治疗前需通过血气分析明确酸碱失衡类型,避免盲目纠酸或纠碱导致病情加重。合并高乳酸血症时需同步改善组织灌注。
2、维持电解质平衡
密切监测血钾、血钠及血氯水平,低钾血症需缓慢补钾,高氯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林格液。钙镁离子紊乱可能加重心律失常风险,必要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硫酸镁。
3、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肠内营养,补充维生素B族及微量元素。严重烧伤患者每日蛋白质需求可达每公斤体重2克,同时需添加谷氨酰胺促进肠道黏膜修复。血糖控制对减少代谢性酸中毒至关重要。
4、预防感染
严格烧伤创面处理可降低脓毒症风险,继发感染可能加重代谢性酸中毒。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避免长期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定期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监测。
5、脏器功能保护
急性肾损伤需调整液体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保护可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肝功能异常时需减少肝毒性药物使用。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
烧伤后酸碱失衡患者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康复期可逐步增加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宜少量多餐,优先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限制高磷食物摄入。保持病房温度恒定在28-32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创面恢复。心理疏导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家属应参与全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