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和普通膀胱炎如何区别
腺性膀胱炎与普通膀胱炎可通过病理特征、症状表现、病因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五方面进行区分。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的慢性炎症,普通膀胱炎多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1、病理特征
腺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黏膜出现腺样结构,显微镜下可见腺上皮细胞增生和杯状细胞化生,属于癌前病变范畴。普通膀胱炎仅显示黏膜充血水肿,无腺上皮化生改变,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症状表现
腺性膀胱炎常见持续尿频尿急,血尿多为镜下血尿,排尿疼痛感较轻但病程迁延。普通膀胱炎急性期突发尿痛、肉眼血尿和耻骨上疼痛,慢性期症状与腺性膀胱炎类似但无腺性增生特征。
3、病因机制
腺性膀胱炎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如结石、留置导尿管等物理刺激导致黏膜化生。普通膀胱炎主要因大肠杆菌等细菌逆行感染,少数由药物、放射线等非感染因素引起。
4、诊断方法
腺性膀胱炎需膀胱镜取活检确诊,镜下可见绒毛样或滤泡样增生灶。普通膀胱炎通过尿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尿培养阳性即可诊断,通常无须活检。
5、治疗原则
腺性膀胱炎需手术切除病灶配合膀胱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复查监测癌变。普通膀胱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急性期用药3-7天,慢性期需消除诱发因素。
建议患者出现排尿异常时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辛辣食物摄入,注意会阴部清洁。腺性膀胱炎患者应严格戒烟,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普通膀胱炎易复发者可通过蔓越莓制剂调节尿液酸碱度,女性需注意性生活卫生。两类膀胱炎患者均需记录排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并及时反馈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