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 心脏房颤的3个原因须知
心脏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
1、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房颤,长期血压升高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左心房扩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日常需控制钠盐摄入,规律监测血压。医生可能开具美托洛尔、胺碘酮、华法林等药物调节心律,预防血栓形成。
2、冠心病
冠心病引发心脏房颤与心肌缺血有关,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稳定性。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伴随心跳紊乱。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加速心肌代谢,干扰正常电生理活动,增加房颤发生概率。患者可能伴有体重下降、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巯咪唑等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配合普萘洛尔缓解心动过速。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电图变化。
心脏房颤患者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每日监测脉搏节律,记录不适症状发作时间与持续时间。遵医嘱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心脏超声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