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是性病吗 支原体感染是怎么回事
支原体感染不一定是性病,但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支原体感染可能由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免疫调节、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
1、性接触传播
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属于性传播疾病的一种。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尿道炎、阴道炎等表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同时性伴侣应同步检查治疗。
2、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支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新生儿可能出现结膜炎、肺炎等症状。孕期发现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等安全药物治疗,分娩时可选择剖宫产降低传播概率。
3、密切接触传播
共用毛巾、浴具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支原体传播,常见于家庭成员之间。感染者可能出现泌尿生殖道不适症状。治疗期间应做好个人物品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用药。
4、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治疗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5、医源性感染
不规范医疗操作如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支原体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术后伤口感染或泌尿系统症状。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支原体感染后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个人物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内衣。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按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产生耐药性。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