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发生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原因揭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与椎间盘退变、长期劳损、外伤、遗传因素及不良姿势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的疾病,常见于腰椎第四至第五及第五至骶一椎间盘。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脆性增加。退变的椎间盘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向后外侧突出。这种退行性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病理基础。
2.长期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职业者,腰椎持续承受较大压力。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会使纤维环产生微小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突然发生破裂。司机、搬运工人等职业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
3.急性外伤
腰部突然受到外力冲击或过度负重时,可能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常见于跌倒臀部着地、重物砸伤腰部等情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往往发病急骤,症状较重,可能伴有椎体骨折等复合损伤。
4.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纤维环结构天生薄弱。这类人群可能在年轻时即发生椎间盘突出,且有家族聚集倾向。基因检测可发现特定胶原蛋白编码基因突变。
5.不良姿势
长期保持弯腰驼背姿势会增加腰椎间盘后缘压力。睡软床、穿高跟鞋等习惯改变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加速椎间盘退变。肥胖者腹部前凸使腰椎前凸加大,也容易诱发椎间盘向后突出。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加强腰背肌锻炼可选择游泳、小燕飞等低冲击运动,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椅和床垫。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牵引、理疗等康复治疗。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严重者可能需要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