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7周小腹坠胀怎么回事
孕37周小腹坠胀可能是假性宫缩、胎头下降、生理性韧带牵拉、泌尿系统感染或早产先兆引起的。孕晚期出现小腹坠胀需密切观察是否伴随规律宫缩、见红或破水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1、假性宫缩
妊娠晚期子宫敏感度增加可能出现不规则宫缩,表现为小腹短暂发紧或下坠感,持续时间短且强度弱。这种生理性宫缩不会导致宫颈管缩短或扩张,变换体位或休息后可缓解。建议记录宫缩频率,若每小时超过4次或疼痛持续加重需就医。
2、胎头下降
胎儿入盆时头部压迫盆腔组织会产生持续坠胀感,可能伴随尿频、行走不便等症状。这是分娩前的正常生理过程,通常发生在分娩前2-4周。可通过骨盆摇摆运动缓解不适,但如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需排除耻骨联合分离。
3、韧带牵拉
增大的子宫牵拉圆韧带会引起双侧腹股沟区牵扯痛,尤其在体位改变时明显。这是子宫增长过程中的适应性反应,热敷或侧卧位能减轻症状。需注意与病理性腹痛区分,若疼痛固定于单侧且持续不缓解要警惕胎盘早剥。
4、泌尿系统感染
妊娠期激素变化使泌尿系统更易发生感染,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可引起下腹坠胀伴尿痛、尿频。需通过尿常规确诊,及时治疗可避免诱发宫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排尿后从前向后清洁会阴部有助于预防。
5、早产先兆
规律性宫缩伴随宫颈改变可能提示早产风险,需立即评估宫颈长度和胎儿状况。其他危险信号包括阴道流血、液体漏出或胎动减少。孕37周胎儿已足月,但出现上述症状仍需要医疗干预以保障分娩安全。
建议孕妇保持每日左侧卧位休息不少于2小时,避免提重物或长时间站立。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如燕麦、西蓝花等。监测胎动变化,出现每小时少于3次或12小时少于20次需就诊。临产前可练习拉玛泽呼吸法,准备好待产物品随时应对分娩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