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门牙松动怎么办 下门牙松动的改善方法分享
下门牙松动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龈下刮治、根管治疗、松牙拔除、种植牙修复等方式治疗。下门牙松动通常由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根尖周炎、颌骨囊肿等原因引起。
1、牙周夹板固定
牙周夹板固定适用于轻度松动的牙齿,通过将松动牙与邻近健康牙连接固定,帮助牙周组织恢复。治疗前需清除牙结石和菌斑,固定期间避免咬硬物。该方法对牙周炎导致的早期松动效果较好,但需定期复查调整。
2、龈下刮治
龈下刮治针对牙周炎引起的松动,可清除牙龈下方牙根面的牙结石和病变组织。操作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可能需多次治疗。治疗后牙龈肿胀会逐渐消退,牙槽骨吸收停止后牙齿稳固性可能改善。重度牙周炎患者需配合其他治疗。
3、根管治疗
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并严密充填根管。治疗可消除根尖区炎症,促进周围骨质修复。术后牙齿需观察3-6个月,部分病例松动度可逐渐恢复。若松动持续加重可能需拔牙。
4、松牙拔除
三度以上松动的牙齿通常建议拔除,尤其伴随严重牙槽骨吸收或反复感染时。拔牙后需等待1-3个月骨组织愈合,期间可佩戴临时义齿。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控制血糖后再行拔牙,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5、种植牙修复
缺牙区骨量充足时可选择种植牙修复,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恢复咀嚼功能。术前需拍摄CBCT评估骨条件,手术分两阶段进行。种植体与骨结合需要3-6个月,成功率达较高。吸烟者需戒烟以提高种植体存活率。
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周问题。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密度。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周炎进展风险。出现牙齿松动应及时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齿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