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第二天大脚趾肿了碰上去很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修脚后大脚趾肿痛可能由甲沟炎、外伤感染、过敏反应、真菌感染、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甲沟炎
修脚时工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甲周组织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见脓液渗出。早期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避免自行撕扯倒刺,保持患处干燥。
2、外伤感染
修剪过程中可能造成甲床或周围皮肤微小破损。细菌通过伤口侵入引发炎症反应,伴随搏动性疼痛和肿胀。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外敷红霉素软膏,若出现发热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
3、过敏反应
对修脚店使用的药水、精油等物质过敏时,接触部位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伴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地奈德乳膏外涂。过敏体质者应提前告知操作人员避开致敏成分。
4、真菌感染
原有足癣患者修脚后可能引发真菌扩散。典型表现为趾缝脱屑伴周围皮肤浸润性肿胀。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严重者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日更换纯棉袜子,鞋子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
5、痛风性关节炎
修脚刺激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第一跖趾关节突发剧痛伴紫红色肿胀,常夜间加重。需检测血尿酸水平,急性期服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期用苯溴马隆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修脚后出现持续肿痛应暂停足部活动,穿着宽松透气的鞋子。每日用温水加少量食盐浸泡10分钟有助于消炎,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观察3天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化脓等情况时,需及时至手足外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感染扩散,修脚前应确保操作场所具备医疗消毒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