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应用肌松剂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危重症患者应用肌松剂后可能出现呼吸抑制、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异常、恶性高热及术后肌痛等不良反应。肌松剂主要用于全身麻醉或机械通气时松弛骨骼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剂量及患者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1、呼吸抑制
肌松剂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导致骨骼肌松弛,过量使用或代谢障碍时可引发呼吸肌麻痹。表现为自主呼吸减弱或消失,需依赖机械通气维持氧合。使用新斯的明等拮抗剂可部分逆转作用,但需密切监测血气指标。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肌松剂中季铵基团过敏,表现为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甚至过敏性休克。琥珀胆碱更易诱发组胺释放,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发生过敏需立即停用药物,给予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3、心血管异常
非去极化肌松剂如罗库溴铵可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去极化肌松剂琥珀胆碱则可诱发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危重症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时风险增高,需持续心电监护。
4、恶性高热
琥珀胆碱可能触发遗传性恶性高热,表现为肌肉强直、体温骤升及酸中毒。该反应与兰尼碱受体基因突变相关,需立即停用药物并静脉注射丹曲林钠。手术室应常备急救药物及降温设备。
5、术后肌痛
去极化肌松剂引起的肌纤维微损伤可导致术后72小时内肌肉酸痛,常见于颈肩部和腹部。适当补液、早期活动可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
危重症患者使用肌松剂期间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尤其关注呼吸功能与循环状态。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合并用药情况。建议采用外周神经刺激仪评估肌松深度,避免过量使用。术后须确保肌力完全恢复后再拔除气管插管,必要时进行肌松残余作用的拮抗治疗。营养支持方面可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但须注意避免高钾饮食加重心律失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