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脚上若有5种表现,多半是糖尿病足已到来,再无视就晚了
最近有位糖友发现脚底总像踩棉花,起初没在意,直到脚趾发黑才就医,结果确诊糖尿病足差点截肢。其实糖尿病足在发作前,身体早就给出过多次"求.救信号",只是很多人没当回事。
一、5个容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
1、脚部感觉异常
像穿了隐形袜子一样发麻,或者有蚂蚁爬行的刺痛感。这是高血糖损伤神经的典型表现,医学上称为"周围神经病变"。
2、皮肤颜色变化
脚部皮肤出现不正常的苍白、发紫或发黑。特别是脚趾缝和脚后跟,这些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最容易出现缺血性改变。
3、伤口难以愈合
1个小水泡或擦伤,两周都不见好。高血糖会破坏血管和免疫系统,导致伤口修复能力大幅下降。
4、脚型莫名改变
足弓变平、脚趾弯曲(锤状趾),这些畸形变化说明肌肉神经已经受损。
5、温度感知失灵
明明水温很烫却感觉不到,或者双脚持续发凉。温度觉丧失往往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二、为什么双脚最先遭殃?
1、解剖结构特殊
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本就较差,加上要承受全身重量,容易发生微循环障碍。
2、神经分布密集
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高血糖会优先损伤这些细小神经纤维。
3、日常关注度低
很多人洗脚时都是随便冲冲,很少认真检查脚底和趾缝。
三、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每日必做足部检查
准备一面小镜子,重点观察脚底、趾缝和足跟。发现伤口及时处理,不要自行挑破水泡。
2、选择正确的洗脚方式
水温控制在37℃以下(用手肘试温更准),洗完后要彻底擦干趾缝。
3、鞋子要讲究
下午脚部肿胀时去买鞋,选择圆头、透气款,新鞋穿1-2小时就要检查有无磨红。
4、修剪指甲有学问
洗完脚后趁指甲柔软时修剪,要平着剪不要修圆弧形,避免嵌甲。
5、控制血糖是根本
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四、已经出现症状怎么办?
1、立即就医别拖延
发现伤口超过3天不愈合,或出现红肿热痛,24小时内必须就诊。
2、停止这些危险行为
不要用热水袋暖脚,不要光脚走路,不要自行处理鸡眼和老茧。
3、专业治疗很关键
血管造影、清创术、负压引流等专业手段,能最大限度保肢。
记住:糖尿病足的发展往往悄无声息,等感觉到疼痛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从今天开始,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双脚,每天花3分钟做个足部"安检",别让疏忽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