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西瓜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隔夜西瓜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早期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时可伴随发热、脱水甚至休克。变质西瓜中的致病微生物是主要诱因,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腹痛腹泻:
食用变质西瓜后2-6小时可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伴随水样便或黏液便。肠道受病原体刺激后蠕动加快,肠黏膜分泌异常增多。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持续6小时以上需就医。
2、恶心呕吐:
胃部受细菌毒素刺激引发防御性呕吐,常见进食后1-3小时发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胆汁样。频繁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出现脱水症状。
3、发热乏力:
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可升至38-39℃。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与普通食物中毒相比发热程度更高。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4、神经系统症状:
肉毒杆菌污染西瓜可能引发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神经麻痹表现。此类情况虽罕见但危险性高,发病潜伏期12-36小时,需立即使用抗毒素治疗。
5、脱水休克:
持续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表现。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快速进展为循环衰竭,需静脉补液及监护治疗。
预防隔夜西瓜中毒需注意冷藏保存不超过12小时,切开后尽快食用。储存时用保鲜膜完全包裹切面,避免与其他生食接触。出现中毒症状后停止进食,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轻度症状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出现发热或血便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砧板刀具消毒,夏季购买西瓜建议现切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