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手术需要做吗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怎么做
先天性白内障通常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晶状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囊膜切开术。先天性白内障可能导致视力发育受阻,需根据患儿年龄、白内障类型及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时机。
1、晶状体切除术
晶状体切除术适用于晶状体混浊严重的患儿,通过手术完全切除混浊晶状体。该手术可避免晶状体物质残留导致的炎症反应,但术后需配戴高度数眼镜或接触镜矫正视力。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眼压及角膜透明度。
2、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用于2岁以上患儿,在切除混浊晶状体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可减少术后屈光不正问题,但可能增加后发性白内障概率。术前需精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需定期复查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屈光状态。
3、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保留晶状体后囊膜,适用于部分混浊较轻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炎症反应较轻,但残留后囊膜可能发生混浊。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虹膜及角膜内皮,术后需预防后囊膜混浊。
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通过超声能量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适用于核性白内障患儿。手术切口小、恢复快,但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中需控制超声能量避免角膜内皮损伤,术后需监测眼压及前房反应。
5、后囊膜切开术
后囊膜切开术常作为二次手术,用于处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通过激光或手术切开混浊后囊膜恢复视力通路。手术需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避免损伤人工晶状体,术后需使用抗炎药物预防炎症。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需长期随访视力发育情况,婴幼儿需进行视觉训练促进视功能发育。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复查眼底及屈光状态,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术后护理需注意避免眼部外伤,遵医嘱使用眼药水,保持眼部清洁。饮食上保证充足维生素A摄入,避免强光刺激,建立规律的用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