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下子宫肌瘤的CT表现
黏膜下子宫肌瘤在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宫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典型特征包括边界清晰、均匀强化、宫腔变形、黏膜层受压及继发积液。
1、边界清晰:
黏膜下子宫肌瘤在CT影像上通常呈现光滑锐利的边缘,与周围正常肌层分界明确。由于肌瘤假包膜的存在,增强扫描时可见包膜样强化带环绕病灶。这种特征有助于与恶性病变的浸润性生长相鉴别。
2、均匀强化: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肌瘤实质多呈均匀性中度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30-50HU。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肌层但高于子宫内膜,延迟期可见造影剂滞留现象。部分伴玻璃样变性的肌瘤可出现片状低强化区。
3、宫腔变形:
肌瘤向宫腔突出可导致子宫内膜线扭曲、中断或呈"新月形"改变。较大肌瘤可使宫腔呈"沙漏样"狭窄,冠状位重建能清晰显示肌瘤与宫腔的空间关系。此征象是区别于肌壁间肌瘤的重要特征。
4、黏膜层受压:
增强CT可见子宫内膜被推挤变薄,形成"杯口状"或"鸟嘴样"改变。动态观察可见黏膜层与肌瘤之间存在分层现象,即"黏膜滑动征"。这种压迫效应常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症状。
5、继发积液:
约20%病例伴宫腔积液,CT表现为肌瘤周围低密度环。当肌瘤带蒂扭转时,可见瘤体与宫壁连接部变细,周围出现渗出性改变。长期出血者可出现分层样积血征象。
对于疑似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建议在月经周期第5-10天进行CT检查以获得最佳成像效果。检查前需排空膀胱,必要时使用低张药物减少肠管干扰。日常应注意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类食物,定期妇科超声随访肌瘤变化。出现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根据肌瘤大小和症状程度选择宫腔镜切除或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