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临床上分为五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类型?

冬季是重症肌无力的高发期,随着天气的变冷,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也随着增多,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患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重症肌无力的类型有很多,以下简单介绍一下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延髓型重症肌无力: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无力、说话吐字不清、吹气无力,容易感到疲劳等。这些症状通常都是在上午较轻,傍晚加重,患者通常还伴有轻度的四肢肌无力或眼外肌无力,延髓肌受累很容易诱发全身其他骨骼肌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肌无力危象。

二、全身肌无力型重症肌无力:

全身肌无力表现为延髓肌、面部表情肌、咀嚼肌、眼外肌、颈肌、四肢肌群同时受累而引起的全身肌无力的症状。

三、单纯脊髓肌型重症肌无力:

这种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上台阶或者公交车时易跌倒,上楼困难,洗脸梳头手臂不能上举等,在休息或者服用药物之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在出现四肢肌无力的症状后,短短的几个月或者几年内便会迅速衍变成全身肌无力。

四、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转动有障碍等,患者初期会表现为一侧出现眼睑下垂,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双侧一起下垂或者左右眼交替性的眼睑下垂。一部分患者能够自愈,而成年发病的眼外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常会在数年内衍变为全身性的肌无力。

五、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约有12%重症肌无力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生后48小时内出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母亲、患儿都能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一旦发现尽早的就医,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温馨提示:上述就是重症肌无力的几种类型,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当保持愉快心境,消除悲观、恐惧、忧郁、急躁等不良精神伤害,树立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