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病因是什么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血行播散、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创伤性感染及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脊髓,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会导致脊髓组织水肿、坏死,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背部剧痛及肢体瘫痪。
2、血行播散: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肺部感染、心内膜炎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脊髓。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败血症患者,需及时控制原发感染灶,避免脊髓不可逆损伤。
3、邻近感染扩散:
脊柱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椎间盘炎、硬膜外脓肿可直接蔓延至脊髓。这类感染多伴有脊柱压痛和神经根刺激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椎旁脓肿形成。
4、创伤性感染:
开放性脊柱损伤或医疗操作可能导致细菌直接植入脊髓。清创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无菌操作。
5、免疫缺陷: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这类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需加强免疫调节和抗感染治疗。
预防急性化脓性脊髓炎需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龋齿、中耳炎等潜在感染灶。脊柱外伤后应彻底清创并预防性抗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发病后需绝对卧床,加强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食物。康复期可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和水中运动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