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异物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多通过飞沫传播。病毒侵入支气管和肺泡后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咳嗽、发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住院观察。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易引发细菌性肺炎,常伴随脓痰和高热。这类感染可能与中耳炎等并发症相关,需通过痰培养确诊后使用抗生素治疗。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和持续低热。胸部X线可见斑片状阴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治疗药物。
4、吸入异物:
婴幼儿误吸奶汁或细小物品会导致化学性肺炎,突发呛咳和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需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并预防继发感染。
5、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儿童更易患病,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下降有关。这类患儿往往病程迁延,需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
预防支气管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适时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有显著保护作用。患儿恢复期应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逐步进行呼吸训练。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