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什么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核心方式,适用于严重疼痛或神经压迫患者。手术选择需综合考虑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及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
1、经皮椎体成形术:
通过向塌陷椎体注入骨水泥实现稳定,创伤小且恢复快。适用于单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需注意骨水泥渗漏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前需完善椎体影像评估。
2、后路内固定术:
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序列,适合合并神经损伤的不稳定骨折。术中需进行椎管减压,必要时联合植骨融合。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存在内固定松动或邻近节段退变风险。
3、微创技术应用: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可扩张椎体支架等新技术,能减少肌肉剥离损伤。术中导航系统可提升螺钉置入精度,但设备要求高,费用较传统手术增加30%-50%。
4、禁忌症评估: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患者不宜手术。椎体压缩超过75%或后凸畸形>30°需谨慎选择术式,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理性骨折需先处理原发病。
5、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需进行骨密度检测及心肺功能评估,术后48小时内需监测神经功能。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贯穿全程,双膦酸盐类药物可降低再骨折风险50%以上。
术后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推荐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每日补充钙剂1000mg与维生素D800IU,避免搬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位置及骨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复诊。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适当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吸烟饮酒可能影响骨愈合需严格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