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高风险人群包括哪些
慢阻肺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长期吸烟者、职业粉尘暴露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空气污染暴露者及遗传易感人群。
1、长期吸烟者:
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气道和肺泡。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戒烟可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速度,即使已确诊的患者,戒烟仍是首要干预措施。
2、职业粉尘暴露者:
长期接触煤尘、棉尘、硅尘等职业暴露人群,肺部会因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重塑。矿工、纺织工人、建筑从业者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职业防护设备的使用能减少40%以上的粉尘吸入。
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患者,气道结构改变会增加慢阻肺患病概率。这类人群若合并反复感染,可能加速肺功能下降。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对预防慢阻肺有重要意义。
4、空气污染暴露者:
长期生活在PM2.5超标区域或使用生物燃料烹饪者,肺部会持续受到微小颗粒物刺激。室内通风改善和使用清洁能源可降低风险,儿童期暴露影响尤为显著。
3、遗传易感人群: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更易出现肺气肿改变。有慢阻肺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3倍,这类人群应避免吸烟并定期监测肺功能。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重点关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指标。日常需加强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维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可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室内保持适宜湿度,避免使用刺激性气雾剂。出现持续咳嗽、咳痰或活动后气促症状时,应及时到呼吸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