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常见病因有哪些
急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隐裂、牙周病、牙齿磨损、医源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龋齿:
龋齿是牙髓炎最常见诱因。当龋坏穿透牙釉质和牙本质到达牙髓腔时,细菌及其毒素可直接感染牙髓组织。深龋患者常出现冷热刺激痛,随着病变进展可发展为自发性剧痛。早期可通过去腐充填治疗,晚期需行根管治疗。
2、牙隐裂:
牙齿表面微小裂纹可能延伸至牙髓,裂纹成为细菌入侵通道。咬硬物后突发尖锐疼痛是典型表现。隐裂较浅时可进行树脂粘接修复,裂纹达髓腔则需根管治疗,严重者需拔除患牙。
3、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时,牙周袋内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感染牙髓。这类患者多伴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需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牙髓治疗,必要时配合牙周手术。
4、牙齿磨损:
长期磨牙或刷牙方式不当导致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患者常见牙齿敏感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牙髓炎。轻度磨损可用脱敏牙膏,重度需进行牙体修复或根管治疗。
5、医源性因素:
牙科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牙髓,如备牙时产热过多、正畸加力过大等。这类牙髓炎往往在治疗后数日出现疼痛。预防关键在于规范操作,发生后需根据牙髓状态选择活髓保存或根管治疗。
预防急性牙髓炎需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避免用牙齿开瓶盖或咬硬物,磨牙症患者应佩戴咬合垫。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和绿叶蔬菜,适当咀嚼粗纤维食物增强牙周组织健康。出现牙痛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