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样的症状?它的危害有多大?治疗方法又有哪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也是较易致盲的眼底病,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人群一般以中年以上人群为主。它的病因比较复杂,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过度疲劳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且常常为多病因致病。
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即在非缺血型、高渗透型或部分性阻塞时,患者会有轻微的视力和视野轻度减退,有时甚至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在重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时,由于中央静脉的完全阻塞,大多数病人会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减退甚至仅存光感的症状,不及时治疗易致盲。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主要有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形成黄斑瘢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落等。其中,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常见。
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首先要查出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随着电镜、激光和眼底照相等技术的发展,对本病的病因、分类、并发症、预后和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虽然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