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如何区别
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病变位置、典型症状、内镜表现、并发症风险及治疗重点五个方面区分。
1、病变位置:
糜烂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黏膜表层,多发生在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则位于十二指肠球部,深度可达黏膜肌层。胃镜检查时,前者表现为胃黏膜充血糜烂,后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灶,底部常覆白苔。
2、典型症状:
糜烂性胃炎以餐后上腹隐痛、饱胀感为主,可能伴随恶心;十二指肠溃疡典型表现为空腹或夜间剑突下灼痛,进食可缓解。部分溃疡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疼痛,春秋季易加重。
3、内镜表现:
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状出血,糜烂面不超过黏膜肌层;十二指肠溃疡病灶边缘整齐,深度超过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观察到裸露血管或血痂,愈合后形成瘢痕。
4、并发症风险:
十二指肠溃疡更易引发穿孔、出血或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糜烂性胃炎出血多为渗血,罕见穿孔风险。溃疡长期不愈可能发生癌变,胃炎癌变风险相对较低。
5、治疗重点:
两者均需抑酸治疗,但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需4-6周,强调根除幽门螺杆菌;糜烂性胃炎以去除诱因为主,如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戒酒,药物疗程2-4周即可。溃疡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细软食物如山药粥、蒸蛋等,戒烟限酒。糜烂性胃炎患者建议减少咖啡、浓茶摄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体重下降,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建议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