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 揭秘老人高发骨质疏松的四原因
老年人骨质疏松高发主要与钙吸收能力下降、激素水平变化、运动量减少、慢性疾病影响四个因素有关。
1、钙吸收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对钙质的吸收效率显著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钙离子解离,维生素D活化功能减弱导致钙转运蛋白合成不足。6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吸收率仅为青年时期的1/3,长期钙负平衡加速骨量流失。
2、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骤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吸收加快。男性睾酮分泌减少同样影响成骨细胞功能,这种激素相关性骨丢失在绝经后5-10年最为显著,每年可造成2-4%的骨密度下降。
3、运动量不足:
力学刺激减少是重要诱因,老年人活动量降低使骨骼缺乏必要应力刺激。卧床1周即可导致1%骨量流失,长期久坐会抑制骨胶原排列重建,特别是髋部等承重骨骼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
4、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可通过炎症因子促进骨吸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会干扰骨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常伴随继发性骨质疏松。
建议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配合适量负重运动如太极拳、健步走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应评估维生素D水平。注意居家防跌倒措施,选择富含钙磷的鱼类、豆制品作为日常膳食补充,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浓茶影响钙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