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引起脱水时应如何处理?
腹泻引起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监测症状、预防电解质紊乱等方式处理。脱水通常由体液丢失过快、摄入不足、电解质失衡、感染因素、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口服补液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溶液,每包需按说明书兑水服用,可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儿童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毫升,成人每次补充200-400毫升。自制糖盐水需严格按比例调配,每500毫升开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
2、调整饮食:
急性期选择BRAT饮食方案,即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等低渣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煮软的胡萝卜、去皮鸡肉等易消化蛋白质。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减少肠道刺激。哺乳期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3、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儿童按每公斤体重20毫升快速输注,成人首小时可输注1000-2000毫升。伴有低钾血症时需在尿量恢复后加入氯化钾注射液,速度不超过20毫摩尔/小时。
4、监测症状:
观察每小时尿量应保持30毫升以上,婴儿尿布每3小时至少更换1次。注意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等脱水体征,婴幼儿需检查前囟门是否下陷。每日晨起空腹称体重,体重下降超过5%提示中度脱水。出现嗜睡、呼吸深快等表现需急诊处理。
5、预防电解质紊乱:
定期检测血钠、钾、氯水平,低钠血症患者需限制补液速度。补钾需监测心电图T波变化,禁止静脉推注钾剂。慢性腹泻患者可预防性补充锌制剂,儿童每日20毫克连用10-14天,成人每日40毫克。
腹泻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体液消耗。注意餐具消毒,处理排泄物后需用肥皂水洗手至少20秒。恢复期可适量饮用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调节肠道菌群,如无糖酸奶、克菲尔等。日常饮食中增加南瓜、山药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有助于修复肠粘膜。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伴发热、血便等症状,或婴幼儿出现6小时无尿、哭时无泪等表现,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